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四年)
专业咨询电话:孙老师 18686702230
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和文明标志,肩负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重要使命,是国家不断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构筑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保障。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主要面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为实施“交通强国”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支撑,人才需求量大、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本专业前身为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工程方向),2002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15年申请并获批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生。自2020年以来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行榜中已实现“连续四年稳步提升”,并拟于2024年开始建设“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和“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两个培养方向,促进传统专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强化与计算机、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交叉,拓宽人才出口。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专业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多学科多领域跨越能力,能够在道路、桥梁、隧道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护等相关行业,从事规划、设计、科研、施工、检测和运营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师资队伍高级职称占64%,具有实际工程工作背景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占53%,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36%,博士后3人。学校优秀青年才俊培养对象2人,省级人才1人,多名教师担任黑龙江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岩石力学学会极地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省建筑业协会交通工程专委会专家等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一轮黑龙江省“双一流”学科协同创新成果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等纵向课题十余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十余项。主持省级、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余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地震局防灾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高教工科组一等奖等科研与教研奖项。本专业教师在省内外多项道路桥梁工程中承担科研攻关任务,多名教师具有施工单位一线工作经历,1人取得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证书,具有丰富的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结构分析、检测与监测实践经验。
本专业重视依托学科竞赛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100%的学生提供参加桥梁设计、道路设计、BIM建模等国、省、校各级竞赛和参与科研立项的机会,建成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处、校级创新人才工作室2处。近三年来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20余项、省级与校级竞赛奖项百余项。在2023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赛区获银奖1项、铜奖1项;在2023年全国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大赛-建筑类先进成图技术赛道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2022年全国土木工程优秀作品征集大赛获三等奖,且为黑龙江省高校桥梁专业本科组唯一获奖队伍;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黑龙江省分赛二等奖;获得多届黑龙江省高校“龙建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大赛奖项,如立交桥模型设计制作大赛特等奖、建筑BIM应用技能大赛设计及绿色建筑分析一等奖、建筑BIM应用技能大赛全能一等奖、第八届TRCC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机器人创意表演一等奖、BIM算量与管理专项二等奖、轻质高强混凝土设计大赛二等奖、BIM设计与绿色建筑分析专项二等奖等。
本专业重视学生面向行业前沿领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教学实践,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能力。依托黑龙江省冻土区交通基础设施新材料实验检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近三年与40余家企业共建/拟共建实习与就业基地20余处,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同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等省内外高水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引导在校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就业途径;与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校内外单位建立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模式,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本专业关心学生成长,将关注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作为中心工作,由专任教师担当班主任,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人生导师,给学生发放《学生发展手册》,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全面成才,多位教师获得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并被学校表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师生融合党支部”为全校首个师生融合党支部,通过充分发动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示范课堂”、“教学反馈研讨”等基层党建创新活动,带动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塑造学生“敢于拼搏,坚韧不拔”的品质作风。
2007年以来,本专业为国家培养了16届、1000多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担任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管理工作或技术骨干的百余人,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2023年就业率100%,处于全校领先水平,进入中交、中铁、中建等世界500强企业或龙建路桥等行业区域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的学生超过80%,毕业生工作2年后薪资一般在13-18万元/年左右。本专业硕士生导师6人,目前在读研究生30余名。学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23届毕业生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的17.8%。拥有研究生推免保送名额,多人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单位深造。毕业生在市政工程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局等从事道桥设计工作;在中交、中铁、中建等企业从事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部分优秀校友已在企业界和学术界取得优异成绩,如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安全质量监察部部长王海龙,参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无砟轨道钢桁梁拱桥—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项目等工程。获2021年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基层就业典型称号,受邀为2018年10月国庆期间新闻联播《国家建设者》纪录片特别报道人物、2019年6月河北省电视台《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官厅水库特大桥采访对象,入选中国中铁大桥局“建党100周年100名优秀先进青年”人才库。江苏省南通市城建集团质安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张烨,从事交通与市政行业桥梁结构设计与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主持多做隧道、桥梁的建设与改造工程;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戎令教授,多年从事干寒地区材料耐久性与结构全寿命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的研究。担任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钢结构分会理事,获甘肃青年五四奖章、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人才和陇原青年创新人才,甘肃省高校协同创新科技团队—干寒地区道桥灾害防治技术学术带头人和首席专家,承担科研项目17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兆焱博士,目前主要从事岩土地震工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4项。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系教师秉承“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践行“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努力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培养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所亟需的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