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教育管理 >> 正文

活动方案-建筑工程学院关于2014届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的安排意见

作者:  更新时间:2018-06-29  点击次数:

按照八届三次教代会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彰显我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特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经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我院2014届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三大”教育理念,遵循我校学生工作模式,指导毕业生系统地总结大学期间德育目标实现情况和参加德育实践情况,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内省与行为自律,引导毕业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外,我院将以本次德育答辩为契机,指导毕业生对照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自身的能力素质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求职目标、制定求职计划,建立求职优势、找准求职差距,利用毕业前的宝贵时间,有针对性的开展强化训练,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和信心,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二、答辩内容

2014届毕业生应对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对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尤其要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认清自身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法纪观念、社会责任、团结协作、人文修养、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三、论文内容

毕业生撰写的《德育实践总结分析报告》字数应在3000字左右,论文格式参见《附件》中的详细要求,务求准确、科学。《德育实践总结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大学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对自己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自身的能力素质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专业能力、人文精神、科学与文化素养、沟通协调能力、心理适应能力、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等方面,明确自己优势和劣势。

四、答辩形式

本着检验我院学生德育与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学生风采、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组织我院全体2014届毕业生参加本次答辩。答辩形式分为典型答辩和班级答辩。其中,“典型答辩”选定的是交通10-2班和程管10-1班,答辩人为吴江林、戚雪剑、马安颖、李炎,主要工作由答辩委员会负责。“班级答辩”为非选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答辩,主要工作由班主任负责。

五、答辩委员会组成

答辩委员会主任:尹晓黎  

副主任:韩雪  邵广军

 员:姜云 薛志成 姜海洋 高汝男 苏东辉 杨磊 温凯 毕业班班主任

注:以上成员均聘为本次德育答辩指导教师。

五、工作进程

答辩工作时间为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宣传动员及学生个人准备阶段(2013年12月):首先,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明确答辩的目的和意义;其次,要求每名毕业生撰写一份大学期间的《德育实践总结分析报告(3000字左右)》,最后,参加典型答辩的对象及时与指导教师建立联系,拟确定论文题目。

第二阶段为学生答辩及成绩评定阶段(2013年3月):学院德育教研室要组织开展答辩工作,要求典型答辩班级学生必须全体参加,答辩现场要邀请其他年级学生观摩学习;要为答辩学生评定成绩,并上报学工部备案。

第三阶段为总结整改阶段(2014年4月):在综合评定毕业生答辩材料和答辩情况的基础上,由学院德育教研室对每名毕业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其素质能力方面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由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辅导,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

六、具体要求

1、指导答辩的教师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其他教师及机关工作人员均可参与。指导答辩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答辩工作要求,对被指导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利于指导时有的放矢,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对学生要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及时了解其进展情况和审阅学生所准备的答辩材料等。

2、院系典型答辩包括大组答辩和小组答辩。先进行大组答辩(典型学生答辩),后进行小组答辩(典型班级其他学生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进行5分钟以内的材料陈述,答辩小组的教师结合学生材料及陈述提问,答辩学生回答问题,整个答辩过程在15分钟内完成。班级答辩要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灵活多样的班会形式进行。

3、答辩成绩分为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院系答辩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学生大学期间德育实践情况给定成绩,其分值占总成绩的40%;二是学生德育实践总结分析报告评分,其分值占总成绩的30%;三是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定成绩,其分值占总成绩的30%;

4、班级答辩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学生大学期间德育实践情况给定成绩,其分值占总成绩的40%;二是学生德育实践总结分析报告评分,其分值占总成绩的30%;三是班主任、同学根据学生德育实践总结汇报交流等情况给定成绩,其分值占总成绩的30%。对不参加答辩或在答辩过程中抄袭、表现极差的学生要判定为不及格,学生处将会同各院(系)采取适当形式进行补答。此外,本次德育答辩成绩将存入学生档案。

附件:1.毕业生德育答辩材料撰写规范

  2.德育答辩材料格式示例

  3.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辩成绩统计表1

  4.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辩成绩统计表2

  5.黑龙江科技大学德育答辩材料封面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13年11月15日

上一条:活动方案-建筑工程学院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案
下一条:活动方案-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