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若干意见》和学校八届一次教代会精神,全面深化“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三大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探索大学生德育实践长效机制,我院成立大学生德育实践教研室,系统组织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搭建舞台
二、德育实践教研室组织机构
教研室主任:尹晓黎(兼)
教研室副主任:邬承斌(兼)
教研室成员:姜海洋 高汝南 苏东辉 展 跃 杨 磊
特聘教授:景海河 韩 雪 张建华 姜 云 薛志诚
三、德育实践科目、参加对象及具体负责人
行为养成实践教育:违纪学生 具体负责人:杨 磊
安全稳定实践教育:全体大学生 具体负责人:苏东辉
革命传统实践教育:全体大学生 具体负责人:高汝男
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三年级学生 具体负责人:姜海洋
公益活动实践教育: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
具体负责人:展 跃
典型激励实践教育:学院特殊学生 具体负责人:邬承斌
四、学分要求
除典型激励、公益活动外,每个实践科目2学分。
五、德育实践目的、内容与考核
(一)行为养成实践教育
1、实践目的
行为养成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实践是指人们在道德原则规范指导下的意识活动和行为活动。大学生通过道德实践提高其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践行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形成高尚道德品质。
2、实践内容
(1)至少参加一次道德实践活动宣传
(2)至少参加一周勤工助学活动
(3)至少参加一次志愿者公益活动
(4)至少参加一次公益劳动
(5)至少参加一次礼仪培训
(6)参加《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学习
3、实践考核
前五项道德实践每项0.3学分,第六项0.5学分,由德育实践教研室鉴定,给出相应的学分。学生的道德实践学分与学生综合测评挂钩并计入学生实践总分。
(二)安全稳定实践教育
1、实践目的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实践内容
(1)国家安全教育 参加《国家安全法》宣传
(2)网络安全教育 撰写一篇“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文章
(3)消防安全教育 班级代表参加防火知识大赛
(4)防盗窃教育 参加一次典型案例教育活动
(5)交通安全教育 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
(6)规章制度教育 参加一次好典型事故案例教育
(7)自我保护教育 参加自我保护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
3、实践考核
前五项道德实践每项0.3学分,第六、七项0.25学分,由德育实践教研室鉴定,给出相应的学分。学生的道德实践学分与学生综合测评挂钩并计入学生实践总分。
(三)革命传统实践教育
1、 实践目的
“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是新时期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以“革命传统教育实践”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实践之中,从而使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对于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意识具有突出重大的意义。实践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实践对象,利用寒暑假和其它时间组织在校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深入纪念场馆和革命圣地、请有关专家作弘扬民族精神报告等形式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实现大学生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的。
2、实践内容
(1)寻访一次革命前辈和英模人物
(2)参观一次革命纪念场馆
(3)祭扫一次烈士墓地
(4)读一本以“爱国”书籍
(5)观看一场以“爱国”电影
(6)与就业相关的社会调查
(7)参加一次弘扬民族精神报告会
(8)参加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励志演讲比赛
(9)会唱一首爱国歌曲或参加一次爱国大合唱活动
(10)每周浏览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网站
3、实践考核
自愿选择8项作为自己实践内容,每项0.25学分,由德育实践教研室考核。学生德育实践学分与学生综合测评挂钩并计入学生实践总分。
(四)就业创业实践教育
1、实践目的
高校过去更多地注重教授学生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就业实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早期的职业体验环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也促使大学生在考研、出国、就业、创业等个人发展方面做早期准备。
2、实践内容
就业实践大致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划分:就业指导、就业实习、大学生生涯规划、就业资质认证等。
(1)写一份大学生涯规划书
(2)每名学生在毕业前要至少获得一项建筑类资质认证
(3)访谈一次校友也可以是社会成功人士
(4)每名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一次
(5)每名学生每年至少要听一次关于就业方面的讲座
(6)写一份创业规划书
3、实践考核
前五项中实践内容,毎项0.25分;由德育实践教研室考核。学生德育实践学分与学生综合测评挂钩并计入学生实践总分。
(五)公益活动实践教育
1、实践目的
社会公益活动是表达爱心、关怀、互助的积极行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精神,有助于学生学会表达爱心、表达关怀,回报社会,提升大学生人格品质。
2、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生
学生党员、国家奖助学金奖获得者、受校纪处分的学生。其中学生党员、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参加校外社会公益活动;
3、实践内容
(1)环保、低碳、等宣传活动
(2)关爱福利院、孤独老人
(3)学校、学院公共卫生清扫
(4)社区服务
(5)大型活动志愿者
4、实践要求
学生党员、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每学期参加不少于10学时公益活动;国家助学金获得者每学期参加不少于5学时公益活动;受校纪处分学生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校内义务劳动。
(六)教育激励教育实践
1、实践目的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
2、实践内容方法
(1)目标激励模式
(2)典型激励模式
(3)信任激励摸式
(4)方法:表扬法、奖励法、鼓励法、评比法、引导法、谈话法、批评法、处罚法、
参观法、访问法
六、相关要求
1、成立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教研室,为大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提供组织保障。
2、相关人员要统一思想、认真负责。
3、相关人员要为学生做好有效指导、做好考核。
建筑工程学院
201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