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场景防暑指南
解暑误区避坑
掌握了中暑的基础常识,这一期针对暑期常见场景,比如外出游玩、居家学习,教你精准防暑;同时避开那些“看似有用”的解暑误区,让安全更有保障。
一、不同场景防暑:针对性防护更有效
- 外出游玩/运动时:
提前查好天气,避开正午高温;运动别太剧烈,每隔20分钟停一停,到阴凉处休息;随身携带小风扇、清凉喷雾,备1瓶淡盐水(别用饮料代替)。
比如去爬山,别穿深色长袖,选透气速干衣;书包里放块湿毛巾,热了擦一擦能快速降温。
- 居家/宿舍时:
开空调别贪凉(温度设26-28℃,风口别对着人),每隔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避免空气不流通;长时间待在室内,可以放盆水或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太干燥容易口干、头晕)。
- 户外作业/兼职时:
比如在室外做活动时,一定要戴宽檐帽,穿透气长袖;每半小时到遮阳棚歇一歇,别硬撑;如果感觉心慌、出冷汗,立刻停下活动,找地方降温。
二、这些“解暑误区”别踩!
- 误区1:天热就猛喝冰水
冰水会刺激肠胃,还可能让血管突然收缩,反而影响散热。喝温水或室温的凉白开最好,少量多次喝。
- 误区2:中暑后立刻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含酒精,高温下喝可能加重脱水;轻度中暑先补水、降温,严重时及时送医,别盲目用药。
- 误区3:穿越少越凉快
高温暴晒时,光膀子或穿吊带会让皮肤直接被晒伤,反而更热。穿宽松的浅色长袖(棉或速干材质),能阻挡阳光直射,更透气。
三、常备“解暑小物件”,应急又实用
- 随身携带:清凉油(头晕时涂太阳穴)、小包装淡盐水(独立包装,方便随时喝)、折叠遮阳伞(晴雨两用,防晒又挡晒)。
- 家里/宿舍备:体温计(及时测体温)、湿毛巾(随时擦汗)、绿豆汤/酸梅汤(提前煮好放凉,别冰太久)。
再强调:降温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不管是外出还是居家,防暑的核心是“别让身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所有降温方式里,“私自下水”永远是最危险的选择。
如果想玩水,一定要去正规泳池,并且有家长/同伴陪同,遵守泳池规则;遇到有人邀请去野外水域,直接拒绝——守住这根底线,才能让暑期真正安心又凉爽。
这个夏天,愿你既能躲开暑气,也能远离危险,平安过暑假!
监制 | 展跃
主编 | 田晨 李易原 季艳福 孙艳 刘广逊 付天力 李翰林 钱成
责任编辑 | 江鑫雨 乔若轩 王佳麒
文字来源 | 文策创作部
图文排版 | 视觉设计部